矿山起重机在高负荷、多粉尘、高湿度的环境中持续作业,突发故障难以完全避免。一次小小的制动失灵或钢丝绳卡阻,都可能导致停机停产,甚至引发安全事故。掌握关键故障的应急处理方法,能将损失降到最低。以下4种常见故障的快速解决策略,是每一位矿山起重机操作人员的必备技能。
一、制动系统突然失灵:“双保险”紧急制动法
制动系统失灵是最危险的故障之一,尤其在吊运重物时,若吊钩突然“溜钩”,后果不堪设想。此时需立即启动“双保险”应急方案:第一步,迅速将操作手柄扳至“反方向”位置(如起升机构失灵,立即扳至下降档再快速回零),利用电机反向扭矩产生制动效果;第二步,果断按下驾驶室内的“紧急停止按钮”,切断主电源,使备用制动装置(如电磁抱闸)强制生效。
若上述操作仍无法制动,需根据作业环境采取针对性措施:在井下巷道,可控制起重机缓慢驶向巷道壁,利用吊钩或吊物轻轻撞击缓冲物(如堆放的枕木),通过摩擦力减速;在露天场地,可将吊物缓慢落至地面,利用重物自重压制吊钩。故障排除后,必须检查制动片磨损情况(厚度低于3mm需更换)、制动轮表面是否有油污(用酒精擦拭干净),确认无误方可重新作业。某煤矿的实战数据显示,正确使用“双保险”制动法,可使制动失灵的处理时间缩短至2分钟以内,避免吊物坠落风险。
二、钢丝绳断裂或卡阻:“稳钩-卸载-更换”三步法
钢丝绳是承重核心,出现断丝超标或卡阻时,需按“稳钩→卸载→更换”的步骤处理。若发现钢丝绳单股断裂超过3根或出现整股断裂,应立即停止起升动作,缓慢将吊物降至地面(保持匀速,避免晃动加剧损伤)。过程中需用“点动操作”控制吊钩,防止吊物大幅摆动导致钢丝绳进一步撕裂。
遇到钢丝绳卡阻在滑轮槽内的情况,切勿强行拉动操作手柄,以免钢丝绳变形或滑轮损坏。正确做法是:先将吊物缓慢落地卸载,然后关闭电源,用撬棍轻轻撬动钢丝绳,使其归位;若卡阻严重,可在钢丝绳与滑轮接触点涂抹少量润滑脂,减少摩擦后再小心调整。重新作业前,必须用游标卡尺测量钢丝绳直径(磨损超过原直径10%必须更换),并检查滑轮槽是否有裂纹,确保无隐患后再启动。
三、电机冒烟或异响:“断电-降温-排查”速停法
电机突然冒烟、发出“嗡嗡”异响声,多因过载、轴承卡滞或绕组短路引起。此时需遵循“30秒应急准则”:第一时间切断电机电源(避免扩大烧毁范围),同时打开驾驶室侧窗,让烟雾快速散去;若在井下,需启动局部通风机,防止烟雾积聚影响视线。
待电机冷却10分钟后,进行初步排查:用手触摸电机外壳,若温度超过80℃(烫手但能忍受),可能是过载导致,需检查负载是否超过额定值;若轴承部位温度异常偏高(超过90℃),且伴随“沙沙”摩擦声,多为轴承缺油或损坏,可临时加注润滑脂缓解(但需尽快更换新轴承)。确认电机无明火后,可尝试空载试运行30秒,若异响消失且无冒烟,可降负荷作业至班次结束;若故障复现,必须停机报修,禁止强行使用。
四、控制系统失灵(操作无响应):“分级排查”恢复法
操作手柄无响应、按钮失灵等控制系统故障,需按“电源→线路→执行元件”的顺序分级排查。首先检查主电源开关是否跳闸(井下设备需确认防爆开关状态),若跳闸可尝试重新合闸(仅允许一次,防止短路扩大);其次查看电缆接头是否松动(尤其在移动机构的拖链处),用绝缘胶布包裹松动的接线端子,临时恢复导电。
若上述步骤无效,需判断是否为执行元件故障:按下“起升”按钮时,若接触器有吸合声但电机不转,可能是电机接线盒内的端子松动(打开盒盖重新紧固);若接触器无反应,可短接应急端子(仅限专业人员操作),强制启动机构完成当前吊运任务。需注意,控制系统故障未彻底排除前,不得进行复杂动作(如旋转+变幅同时操作),且每次作业后必须报修,避免带病运行导致二次故障。
矿山起重机的应急处理,核心是“快响应、稳操作、少冒险”。上述方法能应对80%的突发故障,但更重要的是建立“故障预防机制”——每日班前检查制动间隙、每周测量钢丝绳张力、每月检测电机绝缘电阻。当预防与应急形成闭环,才能让这台“钢铁大力士”始终保持可靠运行,为矿山生产保驾护航。记住:应急处理的最高境界,是通过规范操作和定期维护,让故障“无机可乘”。